再現舊城風華-「臺中市文化城中城地方創生」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臺中市擁有許多百年來所累積的寶貴資產,文化資產的保存為城市永續之價值。
臺中市舊城區舊稱為「大墩街」,早在清乾隆末年聚落已逐漸形成街肆,更在日治時期因臺中的地理條件,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大興土木,整治河流、設計棋盤狀道路,並建設了包含臺中公園、日治時期警察宿舍、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臺中州廳等著名的建築物,從此大墩街日漸繁榮,曾是臺中市最繁華的地區,範圍約為如今的五權路以南、建成路以北、林森路以東、公園路以西區域,行政區包含中區及部分東區、西區、南區、北區,為目前臺灣都市中,少數仍保有舊城中心與日治文化地景的城市。
舊城區歷史困境與舊城區的歷史價值再現
舊城區於70、80年代興盛繁榮,但隨著都市的擴張與城市的發展,造成城市重心逐漸偏移,使舊城區面臨嚴重的衰退問題,因此逢甲大學由楊龍士副校長帶領都資系、GIS中心、歷文所、通識中心等系所及教育研究中心,透過文化、教育、觀光、服務、行銷等五大面向來協助臺中市舊城區之復興,開啟了「臺中市文化城中城地方創生計畫」。
都資系雷祖強教授提到:「為了以歷史文化作為切入觀點,我們蒐集清代至戰後的古地圖,也使用UAV的技術,把現今舊城區的空間型態保存,並將歷史建物以3D建模技術有系統的建置(圖1);因為城市的發展與脈動變化超乎我們想像,如果這些歷史建物都能夠被保存起來,我認為我們後代想了解這個地區,就會更有策略方法。」
因此本計畫結合許多科系以及逢甲大學通識中心,透過專業課程帶領學生到實地考察歷史建物樣貌、進行空間資源盤點,並訓練學生們3D建模保留古建築、數位環境模擬、空間數據分析能力、APP設計及相關競賽,讓學生從學習到實踐(圖2至圖4),認識不同時期臺中舊城區都市規劃樣態,達到人與臺中市舊城區的深度鏈結。
地方故事文化信仰
在傳統社會中,宗教信仰與廟宇,是人文活動的磁場。萬春宮媽祖距今已近三百年,在1913年日本政府的市街改正計畫拆除,媽祖改由附近商家輪流奉祀,戰後由地方士紳倡議重修,成為今日的「巍峨殿堂」。於民國六年,臺中火車站與第二市場完工啟用後,舉辦祭典祈福,特別供請七間供廟的媽祖駐駕40天,俗稱「七媽會」大祭(圖5),其中「萬春宮」就屬於舊城區中的廟宇,俗稱臺中媽祖,對於臺中的黎民眾生而言,是神、人對話的空間。
歷文所李建緯老師帶領團隊,將計劃案場域中的歷史文化、地方記憶情感、宗教與民間文物、文學作品詩歌、建築藝術層面進行研究,透過專案課程規劃,帶領學生在課程學習當中,實踐專業技術。
除了藉由文書及實地訪談了解廟宇的歷史脈絡,本計畫也透過課程訓練學生「環景拍攝」的能力,將萬春宮內部空間意象運用科技記錄下來(圖6)。並透過建置網頁整合平臺(圖7),整合教學及應用成果,輔以敘事報導、空間資源建構,將地方歷史系統化的記錄,達到文化加值的效果。
實踐大學社會責任x開啟舊城區地方創生
臺中市舊城區歷經了繁榮、衰退等過程,如今正踏入復甦階段。市府透過推動柳川、綠川整治工程,並為綠川設計專屬綠川識別形象LOGO,形塑綠川水岸品牌並註冊商標,讓綠川帶動中區發展。本計畫也與臺中車站鐵道文化園區興建營運移轉案的負責公司「經典國際」簽訂產學合作(圖8),共同促進大學與企業社會責任,給予舊城區不同新面貌。讓人、事、物都能夠持續累積、前進。
在政府的推動之下,大學責任也應當不落人後,逢甲大學文化城中城計畫透過豐富的教學資源,訓練學生基礎能力及創新的發想,對臺中市「舊城區」有更深刻的了解,並運用所學對這塊臺中歷史發源地區盡份心力,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使命。不僅期望能活化舊城區之能量,同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關心臺中這片土地的人,達到文化向下紮根的永續傳承目的。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台中市
逢甲大學
109年12月12日(星期六)13時00分起至14時00分止
登入個人Facebook或Google帳號方可進行留言,每個帳號於開幕式直播活動結束前,成功留言 #2020usrexpo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每個帳號僅限1次中獎。
將 於109年12月14日(星期一),於活動官網(網址: https://2020usrexpo.org/)公布得獎名單
【輝葉】XE深層震動按摩槍 1名
雀巢多趣酷思膠囊咖啡機【Genio2】 1名
KINYO 藍牙5.0無線音箱 2名
7-11禮券200元 27名
本活動各獎項預定於12月14日(星期一)透過Email通知並同時公告於活動官網,請中獎人留意中獎資訊,並依注意事項說明寄回相關文件,恕不另行通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