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寮下:重現人文百工與自然環抱的聚落交響曲
撰文:賴奇厚、施孟芬、曾心妤、黃珮怡(逢甲大學綠色諧能・循環永續之國際共好計畫團隊)
照片提供:逢甲大學綠色諧能・循環永續之國際共好計畫團隊、大茅埔調查團徐振明
大甲溪旁的東勢,古名為「寮下」(Liau Ha)。清末年間,百餘工匠在今東勢本街結寮而居,形成聚落。隨著社會變遷、產業轉移,逐漸模糊了原本清晰美麗的臉龐。因著逢甲大學USR「綠色諧能・循環永續之國際共好計畫」團隊的鏈結,這片土地,重新翻開了歷史的新頁,奏出篇篇樂章…。
奏鳴曲:傳承與美好正在東勢「阿公ㄟ公園」萌芽
東勢媳婦嘉維,四年前為就近照顧公婆,毅然決然與夫婿返鄉全心投入農業。承襲公婆用心栽培、嚴格把關的理念,悉心經營東勢軟埤坑「阿公ㄟ公園」。為增加自身的知識與技術,嘉維投入台中市政府「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與農業前輩學習;也參與農民學院相關課程,朝農場多元化經營。終於,成功開發藍莓的平地栽培技術,努力的成果終被看見,於2020年獲選為第五屆百大青農,更積極地為東勢這塊土地,培植新的生命力。
變奏曲:跨界協作共築新契機
事實上,東勢社區潛存著產業鏈剝削、農業廢棄物處理不當污染環境。透過逢甲大學USR團隊進駐,以應用綠色諧能科技為主軸的「科技農夫學校」於焉成形。以開發綠色能源、友善農資材為主軸,運用智慧人文行銷整合銷售平台為方法,以培育創新創業經營人才、開創地方永續新經濟。透過有效運用政府資源、跨界、跨校整合工作坊等行動,將綠色科技、食農教育、環境美學、人文素養等因子,設計場域特色活動。在園區中設置綠色諧能示範系統,將落果樹枝等農業廢棄物轉換成沼氣、有機肥料與生物炭;也協助開發DIY課程與設計田野廚房等體驗活動,展現農業循環再生之生命力。就在2020年的夏天,一陣陣孩童的歡笑聲,在東勢的土地上再度喚回了原本的豐碩與美好。
小步舞曲:山城與水圳的故事,連結家鄉的美好
東勢慶東里,俗稱「大茅埔」,正是當初東勢起庄之地,一個建庄近兩百年的典型客家山城。當時與泰雅族群緊密相連,免不了嚴密的防禦設施,留下的水圳與婉曲的巷道重現了當時的場景。因地形關係,輸水圳路需要鑿穿山石,形成了客庄獨特的「穿龍圳」。
由東勢在地青年組成的大茅埔調查團,多年來以影像與文字紀錄當地的歷史文化,希望能將聚落的百年風華保存下來。依大茅埔調查團吳哲銘所說,大茅埔居民對龍神的敬畏,也開始反映在大茅埔圳的生態保護上。該水圳水路全長八公里,水質潔淨清澈,黃金蜆、蝦虎魚、沙鰍、田螺等水質指標生物豐富。逢甲團隊與當地居民協力建造水車。一方面保存水圳裡的豐富生態,另一方面也重現水圳中曾經有的水車文化。而逢甲大學合作企業-范特喜微創文化的「候鳥計畫」,則以生活聚落為基地,讓青年透過基地體驗的經驗累積,找回屬於家鄉的美好記憶,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如同范特喜潘冠呈協理所說,「當地真正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應援!這過程是合作、是分享」。2020年夏天候鳥們與當地居民共同籌劃的「龍神山水祭」,讓外移的東勢居民再度回到故土,找回了失落的記憶。候鳥成員之一的逢甲大學經濟系學生黃珮怡說:「走入當地,才真正顛覆了我既有的認知與想像,收穫許多不一樣的體會,併肩而行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在空間裡漫延開來。透過耆老口中傳遞的歷史故事、誦經團的科儀紀錄,才了解這些執著與堅持,目的只為祈求庄民平安,而這些長久以來的心路歷程,支撐著大家持續向前的,是最虔誠的信仰。」
迴旋曲:鏈結產地人的共生共榮平台
逢甲團隊盤點「地、產、人」資源優勢,確立當地特有的核心價值,攜手在地建立Eco東勢平台。歲月為這座山城聚落增添了深度,而生活在地的鄉親則為其注入了延續底蘊的內涵。透過外在的活動與建設為地方創生再造,讓計畫團隊持續堅持的用心與含意,啟發人心的再造,搭建起對社區、生態、環境共同友善的建設,讓原本的水圳護城河不在用於抵擋外敵,而是守護庄內傳承,展臂迎接庄外新局,接引渴求故鄉泥土芬芳的青年遊子歸返的路途。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台中市
逢甲大學
延伸閱讀
109年12月12日(星期六)13時00分起至14時00分止
登入個人Facebook或Google帳號方可進行留言,每個帳號於開幕式直播活動結束前,成功留言 #2020usrexpo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每個帳號僅限1次中獎。
將 於109年12月14日(星期一),於活動官網(網址: https://2020usrexpo.org/)公布得獎名單
【輝葉】XE深層震動按摩槍 1名
雀巢多趣酷思膠囊咖啡機【Genio2】 1名
KINYO 藍牙5.0無線音箱 2名
7-11禮券200元 27名
本活動各獎項預定於12月14日(星期一)透過Email通知並同時公告於活動官網,請中獎人留意中獎資訊,並依注意事項說明寄回相關文件,恕不另行通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