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再造,青農返鄉:以智慧及樂活翻轉水產新氣象
宜蘭為北區漁業發展重鎮,外有黑潮流經,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內有養殖漁業,為台灣四大養殖產區之一,漁業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魚塭、水車、沙丘、漁船早已成為宜蘭沿海鄉鎮不可或缺的一道地景。隨著後疫情時代,一般民眾有了更多的機會走向東海岸逛逛,趁著這波報復性觀光,地方業者有機會順應潮流進行轉型。再保留百年文化與精神傳承下,藉由新興科技的導入,透過地方特色元素的設計翻轉,打造智慧與樂活兼併的水產村。
地方問題:水產疾病頻發、養殖產業沒落、魚塭棄置
--導入新興養殖設備、成立智慧養殖示範區、培育智慧養殖人才
過去台灣曾有「養蝦王國」的美譽,二十年前全盛時期宜蘭全縣養殖面積近千公頃。但近年來,因水產疾病不定時侵襲、機器設備老舊維修成本高、小農商品難找到通路等問題,造成養殖戶生計困頓、青年人口外流、養殖戶高齡化等惡性循環,養殖產業逐漸沒落,境內有超過六成的魚塭遭到棄置。
我們曾問地方石斑魚養殖業者:「既然宜蘭境內的養殖業成本風險高,為何還要繼續?」,他的回答很簡單:「答案就在石斑中,吃一口就知道!」,讓我們知道有一群人在為在地產業奉獻熱情與自信,展現韌性。聽說他們還相約造訪彼此魚塭、餐廳和工作室,驅車到各自相熟的返鄉青年家中拜訪,最後實現了「宜蘭斑」這個品牌,其精神為—不只以石斑魚凸顯宜蘭養殖業的特色,把各種專長的人士都集結在一起,深覺就像是「九條好漢在一班」呢。
當一個人真心想做好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他,更何況是一群人真心想做好一件事。本團隊也蹭著他們這股熱情,規劃導入智慧養殖科技與技術,藉由水質監控結合在地業者的養殖經驗,運用智聯網技術將所得數據上傳雲端,以大數據分析即時通知業者問題與應急處理方式,減少環境變化造成的養殖潛在風險,有別以往傳統「看水色」的經驗法則,使青農更容易進入產業。也希望能藉由設立示範場域,提升地方產業對科技導入的信任感,最終目標是提高宜蘭區的水產品產量,促使青農回流,海洋大學也肩負起人才培育的重責,使產業活力源源不息。
地方問題:海洋資源減少、青年外流、場域及觀光無整合
--導入永續漁業海洋教育、打造大學與社區青銀共創
今年夏天是本團隊首次拜訪廍後社區,起初大家在社區觀望許久卻找無人煙跡象,而後是在社區旁的西瓜田中尋到了一位辛苦務農的阿伯,一問後才得知他就是廍後社區的理事長黃銘海。幾波交流下,我們得知了理事長經營社區的理念,因沿海漁業資源貧瘠,為了讓傳統漁村漁民脫離初級產業的經營型態,想要利用社區的傳統漁法「牽罟」,來發展體驗漁業,希望透過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結合觀光,讓社區重新獲得生命力。
但這個很好的理念,執行起來卻是格外地困難,因該社區青少年外流嚴重、年齡結構老化,理事長也笑說:「我就是社區裡的青年,今年快70歲,牽罟班的簡班長已經80幾歲了」。苦笑之餘也發覺,大學青年活力的流入是對地方社區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那天以後,本團隊也開始參與各項社區活動及盤點資源,發現該社區雖有大片的農田、乾淨的沙丘、漂流木藝術與漁網編織的獨家技藝,但苦於場域與觀光無完整規劃,浪費了許多素材。從體驗活動參與者的問卷與訪談中也得知,大多遊客都認為體驗活動缺少了生動的導覽,不禁可惜了這次了解傳統漁業文化的機會。
因此,本團隊向社區提案三個規劃,其一為深化社區導覽,增加遊客對社區產品的信任度以達地產地銷之效果;其二為「提升文化價值」,除拍攝社區職人影片,傳承其精神與故事外,也導入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之專業,進行牽罟漁獲物的解說,並讓遊客親自進行魚體測量與紀錄,達到公民科學家之效果;最後為「打造青銀共創」,規劃在大學開設社區專屬課程,讓社區職人傳承手工技藝給年輕學子,再由大學師生為社區注入活力,並從中培養在地經理人,期許能締造學子與耆老共享共創的樂活漁村,使社區可以永續發展。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基隆市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延伸閱讀
109年12月12日(星期六)13時00分起至14時00分止
登入個人Facebook或Google帳號方可進行留言,每個帳號於開幕式直播活動結束前,成功留言 #2020usrexpo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每個帳號僅限1次中獎。
將 於109年12月14日(星期一),於活動官網(網址: https://2020usrexpo.org/)公布得獎名單
【輝葉】XE深層震動按摩槍 1名
雀巢多趣酷思膠囊咖啡機【Genio2】 1名
KINYO 藍牙5.0無線音箱 2名
7-11禮券200元 27名
本活動各獎項預定於12月14日(星期一)透過Email通知並同時公告於活動官網,請中獎人留意中獎資訊,並依注意事項說明寄回相關文件,恕不另行通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