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民主為行動核心的技術與價值創新
在屏東佳冬某處插滿光電板的農地上,數十位漁民與光電業者踩在泥濘之中,一邊聽成大團隊解說微藻應用在草蝦養殖的階段成果,一邊追問著飼料投放、水質、到成長周期等各種問題。另一個午後,高雄大社的芭樂園舉辦了一場農民自己規劃、上台發表的共學活動,來自臺灣各地的四十幾位芭樂農民熱切分享自己使用光合菌後的整枝修剪、肥培管理等經驗與技巧。
這是成大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USR計畫團隊的日常行動風景:在農田、魚塭、畜牧場奔走,時而以專家身份給予技術支援,時而以夥伴身份鼓勵農民起身行動。
成大團隊自107年起就關注農牧廢棄物的議題,並引入微藻、微生物等技術,希望在環境永續的基礎上處理農牧業友善耕種、循環利用的問題。「但只靠成大或其他專家技術協助是不夠的,」計畫主持人簡義明副教授表示:「農民與養殖戶的意願與能力才是關鍵,須培養他們的知識資本與行動資本,以及其身為環境永續行動主體的意識,才能使行動得以長久。」因此,成大團隊除了提供技術協助外,也試著以多元方式進行農民與養殖戶的培力。
小而美的畜牧廢水處理方案
「台灣有7成養豬戶是1,000頭以下的小型養豬場,生產作業面積幾近飽和,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與空間來擴建廢水處理設施。」成大陳俊延研究員說。
成大USR團隊預計利用培養出的藻體,可望有效降低廢水中之COD達九成以上,目前將此技術應用至3間養豬場,陳俊延研究員說:「我們希望找出一般養豬戶用得起、有效果、又能用既有系統來進行的廢水處理方式,才能夠真正達到普及化。」
在專業人員進場的同時,成大團隊也鼓勵學生投入轉譯工作,透過課堂規畫讓學生設計推廣方案,降低豬農的理解門檻。
農地農用 光電板下的綠色養殖
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推動「養水種電」計畫,鼓勵不利耕作區的農田魚塭引入光電板,以減緩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情形。但土地若僅用來蓋光電板,除了景觀荒廢,也迫使居民必須改變原本的謀生方式。
在「節省水資源、增加土地利用效率」的想法下,張嘉修教授帶領成大團隊,在光電板下方設計了一套藻菌養殖平台,藻菌本身可作為飼料,降低飼養成本並提升收穫量,還能淨化水質,讓養殖過程完全不需換水,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同時間,在地養殖戶也加入實驗,自行設計出以HDPE與錏管搭建的養殖槽,這個新的槽體可視為是地方知識的實踐,未來若能順利調校,有望與成大的專家知識橋接,建立出因地制宜的養殖方案。
農民社群的建構與培力
「農民賦能」也是成大團隊關注的重點。從前期計畫開始,成大與合作夥伴開立的友善農業課程,已將南台灣許多關心環境友善的農民與養殖戶組織成多個地域型與作物類型的共學社群。
透過團隊長期的陪伴、引導、與實地訪視,這些社群逐漸展現出自發的知識共享、共學與互助行為。例如澎湖地區農民們熱情地觀摩與分享網室搭建技巧,熱衷團購各種友善資材與種苗,今年更開始討論如何整合、提供給澎湖學童午餐在地友善食材;屏東地區則在縣府支持下,更進一步成立社區微生物資材培養推廣中心。
透過社群運作,農民得以交換友善農業技術,降低失敗風險,更能結交到一群同樣願意為土地付出心力的夥伴,朝環境永續的方向持續邁進。
以科技民主為行動核心
環境永續是當代關切的重要議題,但是「所有的科學與技術方案,都必須連結到務實的社會方案之中,才是這個計畫的核心價值。」簡義明副教授表示:「唯有科技能回應民眾的需要,鑲嵌在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網絡之中時,才有機會發現鏈結所帶來的眞正創新。」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台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閱讀
109年12月12日(星期六)13時00分起至14時00分止
登入個人Facebook或Google帳號方可進行留言,每個帳號於開幕式直播活動結束前,成功留言 #2020usrexpo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每個帳號僅限1次中獎。
將 於109年12月14日(星期一),於活動官網(網址: https://2020usrexpo.org/)公布得獎名單
【輝葉】XE深層震動按摩槍 1名
雀巢多趣酷思膠囊咖啡機【Genio2】 1名
KINYO 藍牙5.0無線音箱 2名
7-11禮券200元 27名
本活動各獎項預定於12月14日(星期一)透過Email通知並同時公告於活動官網,請中獎人留意中獎資訊,並依注意事項說明寄回相關文件,恕不另行通知。
TOP